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论清军后勤供给与甲午战争
作者:刘志坚  年份:199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清军后勤供给与甲午战争
张之洞与甲午战争
作者:刘振华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张之洞 甲午战争 
描述:张之洞与甲午战争
论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对外观念的转变
作者:刘春明  年份:2004-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挑战 固守 巨变 影响 
描述:影响。 此阶段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在不同的时期其变化不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鸦片战争之前,二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本文就是以这三个时期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来展开具体的论述。 本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对第一个时期的研究。这一部分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和1834年的律劳卑事件为切入点。尽管这两个事件是英国对中国的对外观念发出的两次挑战,意欲冲击中国的“天朝上国”观念,昭示着中外观念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对外观念和固有国策,在此关键时刻,没有作出明智、合乎历史潮流的应对,尤其未能透过事件觉察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不能在中西关系出现大变局前夕把握先机、争取主动。 文章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对第二个时期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笔者...
先轺之鉴——甲午战前清驻外使节对西方社会认识之评述
作者:刘权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清朝 驻外使节 西方社会 
描述:中国曾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她闭关锁国,一度落伍。近代伊始,内外因交织,中国逐步兴起了一个认识西方的热潮。甲午战争之前,留学国外与私人游历尚不发达,驻外使节逐成为重要媒介。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限定在这一时期之内。
甲午战争与东亚国际体系的重构
作者:刘艳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东亚 甲午战争 东亚国际体系 朝贡体系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描述:导地位。但在甲午战争中,由于中国战败,东亚地区的以“宗藩关系”和“朝贡活动”为核心的传统的朝贡体系被彻底打破,东亚国际体系的性质开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亚朝贡体系逐渐被近代西方的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所取代。日俄战争后,东亚国际体系最终完成了从传统朝贡体系向近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转型。东亚进入了新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时代。
甲午戰爭時期(1894-1895)中國知識分子思想的變化
作者:劉大鈞  年份:199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戰爭時期(1894-1895)中國知識分子思想的變化
美国与甲午战争
作者:叶春芳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美国政府 甲午战争 清政府 日本政府 
描述:双方的请求,代为保护两国在对方国的侨民。在此期间,发生了几起中美之间关于日本间谍的交涉案,最后美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分清日本守法公民与日本间谍,间谍不在保护之列。在战争进程中,美国拒绝英国、清政府的多次“联合调停”,最后提出“单独调停”。在中日议和过程中,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和美国驻日公使谭恩作为“中间人”在中日之间传递信息,而美国借此机会使谈判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为自己谋利益;在广岛谈判、马关谈判和互换条约中,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担任中国议和使团的顾问,为中国使团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在客观上也帮助了日本和美国。在三国干涉还辽时,因实力不足、所期望的利益已经得到,美国拒绝了日本联合美国、意大利以对抗俄德法的“反干涉”请求。在交割台湾时科士达作为李经方的顾问到台湾,他建议按照西方签订“让渡证书”的...
德富苏峰之中国认识及其时代背景
作者:叶紘麟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德富苏峰 日本 中国 明治维新 日清战争 大东亚战争 近代化 亚细亚主义 平民主义 
描述:認識中國的方式有別於歐美對於中國的認識,除了以近代化的觀察角度之外,還有浪漫主義的視角,以及將中國視為戰略夥伴的角度,而近代化的視野又常常與社會主義的視角交互出現。不過以上的觀察視角,都與觀察者對日本的國家定位與對國際局勢的認識,以及日本當時的國家政策息息相關;而觀察者的視角也常因為重大事件的發生,而出現不同的轉折。

見證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富蘇峰,就是日本近代史的最佳見證者。德富蘇峰除了長期從事政治工作與新聞工作外,也有多變的政治思想與政治觀察角度,以及對於日本發展的熱切期盼,是日本近代史最難以了解的人物之一。也由於德富蘇峰除了長期觀察中國之外,也曾經兩度前往中國,除了實地考察之外,也與中國的政要與思想家有互動與往來。其中國認識也因此具有時代的代表性。

本文以德富蘇峰之著作為文本,並以蘇峰之生平與當時日本國內外時代背景為輔,對於德富蘇峰之中國認識進行勾勒;除了將蘇峰之中國認識與當代思想家與觀察者進行比較與分析之外,並重新詮釋蘇峰之政治思想,體現其政治思想與政治行動之一致性,同時也重新解釋日本之國家發展過程。
甲午战争对中国海权的战略启示:以海洋安全战略为视角
作者:吴剑宇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晚清中国 海权 海军战略 有限海权 
描述:分析的方法,借助于马汉海权理论,深入剖析了晚清中国于国家战略和海军战略两个层次上诸如割裂工业与海军成长联动性、消极防御、无力“集中”等战略设计和处置的失当,经由对比,得出对当下中国海权建构中类如有限海权定位、扶植涉海战略产业、发展远程威慑力量等有益启示,以及如何看待海权建构与和平发展关系等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在朝鲜半岛政策研究
作者:吴国栋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军机处 日本 借款 近代化 
描述:关和沿海航路权,进而夺取了朝鲜的财政权;通过出兵朝鲜加强了其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实力,为最终将朝鲜变为殖民地提供了便利条件。